感谢您关注金利窑炉【知识新闻资讯】栏目!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夏季的二个节气。小满—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,但还未成熟,只是小满,还未大满。金利窑炉提醒各位钢铁业界客户朋友:小满时节,万物繁茂,生长旺盛,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旺盛的时期,消耗的营养物质为四季二十四节气中多,所以,应及时适当补充,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。感谢您关注郑州金利窑炉工程有限公司网站http://www.jl-nc.com,祝福各位事业顺利,公司兴旺!!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知识

温度和湿度对耐火浇注料施工和养护性能的影响

发布时间:2025/1/2 9:40:53

耐火浇注料是不定型耐火材料家族中的主要和重要成员。耐火浇注料作为高温冶炼设备的内衬,其使用效果不仅与自身性能和品质有关,而且与其施工质量密切相关。
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中,温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。环境温度低,会导致:
      (1)浇注料流动性不理想,而浇注料流动性的好坏,直接影响到实际施工性,关系到浇注料的密实性、均匀性和施工实效;
      (2)水泥的水化反应,妨碍浇注料强度的增长。而环境温度高,会导致浇注料流动值衰减快,施工体凝结硬化快,缩短可施工时间。养护湿度同样会对施工性能造成影响。如北方地区,在温度高、环境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施工,施工体自然养护时,由于表面水分蒸发快,可使浇注料内出现负的毛细管压力,并产生浆体体积的塑性收缩,这种体积变化可产生拉应力,有可能形成裂纹,从而破坏表面的完整性,不能有效形成坯体强度。虽然不直接造成废品,但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。因此,自然养护期间,根据环境湿度情况,在施工体裸露表面加盖合适的覆盖物,以延缓坯体水分蒸发和促进强度的发展。

温度对浇注料流动性的影响
      相对湿度恒定为70%,不同温度养护下,该浇注料流动值衰减情况见表1和图1。



      可以看出,各个温度下,流动值的衰减速度有所差异。低温5℃和高温40℃环境下,流动值衰减速度比较快,并在60min后无流动值,反映了低温和高温对浇注料的工作性带来的不利影响。5℃条件下保温30min后,混合料表现为骨料和砂浆结合脆弱,振动时两者趋于分离,可能是低温下,浇注料基质浆体黏度大,同时微粉的分散性不好;40℃条件下保温60min后,混合料部分结块,有轻度硬化的现象,应该与高温下水泥水化速度快和水分损失较多有关。

温度对浇注料流变性能的影响
      新拌浇注料的骨料很少受环境的影响,而浆体是其组成的基体,可以说,浆体控制着浇注料的主要物理性质,而温度变化对浇注料浆体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大。试验选取5、10、20、30和40℃五个温度点,配置固含量为45%的基质浓分散体系,在0-200S-1循环剪切,记录下行线表观黏度的变化,如表2和图2所示。

      可以看出,养护温度不同,新拌浆体的表观黏度也有较大差异。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,浆体的表观黏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。从新拌浇注料工作性的角度考虑,表观黏度越小,流动性也越好,工作性得到改善。表观黏度反映了浇注料在流动中某点的流动速率,因此可用平均表观黏度来反映浇注料在流动中的平均速率。振动流动值确实和平均表观黏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。总体而言,流变性能越好(表现在较低的平均表观黏度),流动性也越好(表现在较高的振动流动值)。因此,温度越高(在实验温度下),浇注料流变性能越好,但要考虑不同温度下时间因素对流变性能的影响(温度高,流动值哀减快)。

温度对浇注料强度的影响
      在养护箱湿度恒定为70%的条件下,在各个温度点养护后,试样强度情况见表3和图3。

      可以看出,总体上,养护温度越高(在实验温度下),烘前和烘后强度也越高。与常温20℃下养护相比:
      (1)低温(5和10℃)下养护,试样的脱模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均较低。这是因为在低温下,铝酸盐水泥的成核沉淀过程延长,水化不完全,延缓了水泥结构的形成,从而影响了浇注料的早期强度,导致24h后的脱模强度非常小;烘干后虽达到一定强度,但有明显的强度损失。所以,要求现场低温施工应采取措施,如添加促硬剂、早强剂,为施工体表面覆盖保温等。
      (2)高温(30和40℃)下养护,由于在恒定湿度下进行,对试样的强度没有太大影响。

湿度对浇注料流动性的影响
      温度恒定为20℃的条件下,不同相对湿度下养护,该浇注料流动值衰减情况见表4和图4。表4不同湿度下养护浇注料的流动值衰减

      图4 不同湿度下养护浇注料的流动值衰减可以看出:恒温20℃、不同湿度下养护,浇注料流动值的衰减速度和可工作时间有所差异。总的趋势是湿度越高,流动值衰减越缓慢,可工作时间越长。低湿环境下,浇注料水分流失迅速,从而影响到流动性,进而缩短了可工作时间:高温环境有利于保持浇注料的水分,延长可工作时间。

湿度对浇注料强度的影响
      恒定温度20℃,不间湿度下养护后,试样的强度情况见表5和图5。

可以看出,在不同的湿度环境下充分养护3d后:
      (1)试样的烘前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相差不大,湿度对试样烘前强度没有太大影响;试验采用致密浇注料,与轻质料相比,水分并没有占很大的容积,且密实度较高,没有水分的大范转移,所以养护期间的湿度差异并没有对试样内部结构造成很大影响,在常温充分养护后,均达到了一定的早期强度。
      (2)试样的烘后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随着湿度的提高呈增大的趋势,并在相对湿度为90%。时达到最大。相对湿度最高的90%。与最低的30%。耐压强度相差达到10MPa。在关于浇注料的若干国家标准中,养护条件很多都规定为潮湿养护,湿度不小于90%。
试样在低湿环境下干燥,混合料表面水分损失快,在表面与内部混合料之间产生湿度差,水分的迁移会产生渗透压;同时表面结构中的水泥未充分水化,表面强度低,严重时会导致表面疏松或干裂。
      在高湿环境下,试样内部湿度较均匀,水泥水化最充分,水化形成的结构较完整,强度得到了充分发展,烘干后强度达到最高。借鉴混凝土的技术经验,现场可以采取措施以保护新浇注表面,如采用潮湿覆盖物、不透水薄膜来保持浇注料表面湿润等。
通过改变该浇注料养护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,研究了其施工性能相应的变化,得出以下结论:
      (1)低温和高温环境,均不利于浇注料的现场施工,表现为流动值衰减速度快,缩短了新拌料的可工作时间。
      (2)随着温度的上升(5-40℃),浇注料基质浆体平均表观黏度总体呈下降的趋势,流变性变好。但要考虑不同温度下时间因素对流变性能的影响。
      (3)总体上,养护温度越高(5-40℃),试样烘前和烘后强度也越高。低温环境养护后,浇注料水泥水化速率降低,导致脱模强度非常低,烘干后仍有一定的强度损失。
      (4)低湿环境下,浇注料水分流失迅速,从而影响到流动性,进而缩短了可工作时间;高湿环境有利于保持浇注料的水分,延长可工作时间。
      (5)相对湿度对试样烘前强度没有太大影响:烘后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随着湿度的提高呈增大的趋势。
      (6)综合比较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浇注料施工性能的影响,温度的影响更加明显,特别是低温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。